济宁创新推行生态环境“三级六长”指挥体系
来源:中国环境报、济宁生态环境 | 作者:周雁凌、季英德 | 发布时间: 1437天前 | 567 次浏览 | 分享到:

从2020年8月的在线监控异常告警4605次到11月的1212次,异常告警的数量锐减73.6%,环境信访量比往年同期削减52%;

从原来指令层层下达到现在“扁平化”管理“点对点”可视化指挥,执法、监测人员1小时内到达现场,两小时内报告处置情况,1周内报告处罚结果。

这一系列的变化,来自于山东省济宁市生态环境局自2020年9月创新推行的“三级六长”指挥体系和“扁平化”指挥机制。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宋华东对记者说:“我们建立‘三级六长’指挥体系和‘扁平化’指挥机制,目的就是为环境问题发现更及时、调查响应更迅速、闭环处置更高效提供强力制度保障。”

以智慧监管平台为载体,建立“三级六长”指挥体系

12月4日,记者在济宁市智慧环保督导调度指挥中心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指挥调度在线监测数据异常告警、线上巡查发现问题的整改等情况,电话声此起彼伏。

指挥中心主任李成高告诉记者,指挥中心于2016年6月开始建设,是整个体系的第一级,已实现在线监测、在线监督等五大功能。

据了解,济宁市创新推行的“三级六长”指挥体系,即市、县、乡镇分别建立指挥中心,市、县两级指挥中心分别设立总指挥长、指挥长和专职值班长、轮值值班长。总指挥长、指挥长由市县两级局领导干部轮流担任,专职值班长由市、县两级具有全面环保工作经验的中层干部或业务骨干担任,轮值值班长由市、县两级主要业务科室、监测中心、执法支队(大队)等单位业务骨干担任,并分别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工作机制。各镇街依托三级网格化监管平台成立调度室。

记者赶到太白湖新区智慧环保综合调度指挥中心时,已是晚上6点半。太白湖新区分局党组成员、主任科员王汝存对记者说:“分局作为二级平台,接到工作指令后,做到第一时间出动。”

“我们调度室作为‘三级六长’的第三级,接受市、县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济宁市任城区观音阁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付龙告诉记者。

建立“扁平化”指挥机制,实现“1+2+1”快速反应

“现在开始今天的调度,请任城区汇报;请兖州区作准备……”12月5日早上8点半,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刘云廷作为当天的总指挥长主持会议,准时开始每天一次的调度工作。

半个小时的调度会,14个分局依次汇报。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高广勇告诉记者:“‘早调度、晚点名’等5项制度,真正实现指挥处置权威高效,监管联动一体运作,平台运行集约合成。”

“早调度、晚点名”制度,就是每日8点半进行视频早调度,每日晚8点半进行视频点名调度。市指挥中心总指挥长、县指挥中心指挥长、各专职值班长必须做好24小时(当日8点半至次日8点半)值守工作。

在太白湖新区分局党组书记、局长贾治胤的办公室里,靠墙边摆着一张小折叠床,夜里带班值守轮流休息时,就在小床上睡一会儿。

“按照‘三级六长’指挥体系的要求,指挥长等相关人员24小时要备勤值守,这是我们必须做到的,绝不能含糊。”贾治胤说。

案件转办督导调度制度,就是建立“扁平化”指挥机制,采用“1+2+1”快速反应模式,执法、监测人员要确保1个小时内到达现场处置,两个小时内报告现场处置情况,1周内报告处罚结果。

记者在邹城分局的一份告警事件推送回复单上看到,告警事件为邹城市天成新材料制品有限公司二氧化硫排放超标,济宁市指挥中心事件推送时间为12月4日晚6点半,邹城分局工作人员到达现场时间为晚7点半,告警事件回复时间为晚8点半。

“1小时内到达现场处置,两小时内报告现场处置情况,1周内报告处罚结果”的“1+2+1”快速反应模式,已成为各县(市、区)分局的“标准动作”。

每日专报调度,倒逼精细管理、精准治污

记者在12月3日的济宁市智慧环保督导调度指挥中心《每日专报》上看到,专报分为异常数据转办情况、线上巡查情况等5项。

《每日专报》要报送给总指挥长和市局领导,既敢于“揭丑”又表扬亮点工作,促进了各分局精细管理,倒逼企业精准治污。

记者赶到邹城市宏矿热电有限公司时,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长樊永来、市生态环境事务中心副主任魏波与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的帮扶组,正在对公司小时值超标问题开展帮扶。

邹城市宏矿热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代苓告诉记者:“经过帮扶及公司积极协调,我们改变入厂煤质,降低煤种含水量,稳定了锅炉负荷及床温,近期已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济宁市创新推行的“三级六长”指挥体系和“扁平化”指挥机制,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9月、10月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为66.7%、74.2%,同比分别提高13.4%、3.2%;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Ⅲ类水标准,全市20个国控、省控断面均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