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直的道路,干净的村舍,平旷的农田……曾经废气、粉尘肆虐的苏州市相城区太平街道莲港村,经过“散乱污”整治已脱胎换骨,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用附近村民的话说:“做梦都没有想到现在生活环境会变这么好。”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莲港村的毛庄工业区,原有工业企业60家,主要涉及小五金、小家具、木材加工等行业,这些作坊规模小、工艺差,存在严重的环境安全隐患。刺鼻的气味,弥漫的粉尘,乱搭建的工棚,以及此起彼伏的噪声,是当地村民每天不得不面对的“痛”,也是莲港村急需去除的“顽疾”。复耕后的莲港村毛庄工业区改善环境,向绿而行。随着相城区“散乱污”整治正式吹响号角,莲港村出重拳治污。2018年12月,60家企业厂房全部拆除,腾出土地面积约80亩,并于2019年7月全部完成复耕。
“厂房没有了,农田恢复了,在村里生活,呼吸也顺畅了,心情也好了。”从以前家家门窗闭户到如今满眼葱茏的绿色。相城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现场组组长周国新感同身受,“散乱污”整治,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为百姓带来了更多获得感与幸福感,也还清了生态环境的“欠账”,算好了长远发展的“新账”。
“铁腕”治理,“散乱污”企业全区动态清零
“在‘散乱污’淘汰整治工作之初,相城区共有179个村级工业集聚区,“散乱污”企业数量更是高达上万家,要把这些企业情况全部排查清楚,整治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但再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周国新回想起整改工作启动时的难处仍记忆犹新。他坦言,相城区委区政府将“散乱污”淘汰整治作为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腾出发展空间、解决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重要抓手,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部署、亲自督战,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及专题会议讨论研究整治工作。
在统一区镇两级思想、行动的基础上,着重打通“最后一公里”,各地广泛召开村级全体党员会和村(居)民代表会,对淘汰整治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广泛宣传,明确了履职尽责要求以及目标任务,动员全民广泛参与、支持,形成整治高压态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各地按照“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标准全面摸清底数,并结合相关部门登记信息,梳理形成涵盖国土、工商、环保等各方面情况的淘汰企业清单。
在此基础上制定印发《相城区“散乱污”企业(作坊)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十大类(小家具、废塑(包括废橡胶)加工、涂装、汽修、小五金、小印刷包装、破布头回收加工、小服装、木材石材加工、内河港口码头等)重点行业范围。
同时,相城成立了区、镇、村(社区)三级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责任压实到村(社区);以“两断三清”为抓手,对依法关停取缔企业,采取相应的监管倒逼等措施,加快推进“散乱污”淘汰退出。此外,生态环境、公安等部门加强司法联动、“两法”衔接,依法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倒逼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
多年的“铁腕”治理,始终不变的是全区上下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的决心。周国新告诉记者,哪怕经常会遇到淘汰企业的阻挠围困、甚至举报投诉,仍不退缩,最终相城实现了重污染企业和“散乱污”企业(作坊)在全区范围内淘汰退出。
据了解,2017年10月以来,相城区已累计淘汰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15316家,其中关停11939家,关停率为78%;累计清理村级工业集中区93个,腾空土地12975亩;整治提升村级工业集中区74个;基本实现了“散乱污”企业(作坊)在全区范围内动态清零。
腾挪空间,推动新动能绿色崛起
随着一块又一块的“硬骨头”被啃下,家门口的“散乱污”企业、小作坊没了,生活环境更舒适了,也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
在被拆除的北桥街道庄基村泗塘工业区,600亩已经平整一新的土地上,新引进专注色母粒研发的宝丽迪项目已启动厂房建设,现场一派欣欣向荣。该项目预计年产值8.5亿元,年税收6000万元。随着一批新兴产业的入驻,这片工业区正在一片传统产业的作坊废墟中谋划新生。
从低端的废塑,到凝聚核心技术,具有低能耗、无污染、成本低廉,对环境友好、环保、健康、优势的高端色母粒,北桥的这篇围绕塑料产业的“生态环保大文章”做出了特色。一颗小小塑料粒子将完成“质的飞跃”,也从侧面折射出工业重镇北桥的“绿色蜕变”。
令人振奋的还有高铁新城富民工业区。将“散乱污”整治与征收搬迁等工作有机结合,高铁新城富民工业区把涉及日化、小化工、印刷等高能耗、高污染的11家企业彻底清除。将京东全球研发中心项目将在这里落地,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云计算+大数据”的新经济基础设施智慧小镇。
周国新说,苏州相城通过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散乱污”企业(作坊)淘汰整治,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为培育新动能腾出了空间。相城以环境治理盘活土地资源,实现产业强区,走上了环境治理与绿色转型的“双赢”之路。
改善生态环境,腾挪发展空间,推动绿色崛起,这样的例子在相城比比皆是,这样的耕耘也正在开花结果。
力度空前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也反映在环境变化上。2021年,相城区PM2.5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改善29.3%;优良天数比例为83.8%,较2017年改善19.1个百分点。环境信访实现连续5年大幅下降,下降率达79.5%。2021年,生态文明建设群众满意度达92%,较2017年提高10.1个百分点。
科学助力,防止“散乱污”卷土重来
将生态治理充分融入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相城区破立并举,腾挪空间为高质量发展蓄积新动能。随着一座座村级工业园、“散乱污”厂房的拆除,相城精心重构全新的现代产业体系,一个个兼具生态与经济效益的新兴产业,正在这片土地飞速崛起。但如何如何防止“散乱污”卷土重来?
相城创新数字应用,让“数字帮手”为整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助力。
防止“回潮”,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必不可少。持续加大“散乱污”排查力度,形成条块结合的整治合力,持续巩固前期整治成果,全力打好“散乱污”工作持久战。此外,还有更多数字应用为消灭“散乱污”发挥作用。黄埭高新区、太平街道借助“VOCs走航监测车”,对全域进行VOCs走航分析。
“VOCs走航监测车”全称“高时空分辨率走航监测车”,外形虽似客运车辆,但科技感十足,其配备齐全,在行驶过程中可对300多种有机废气物进行分析和快速检测,并根据监测出的VOCs污染物总浓度描绘污染地图,直观地提供区域及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从而全面、快速地锁定重点污染源。
“VOCs走航监测车”还可实现边走边测,既能说清污染成因、污染来源、污染趋势,也能起到及时发现污染源、精确定位污染源,在大气污染的防治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真正做到“测管”协同,借助科技手段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为继续巩固和深化“散乱污”企业(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成效,全面深入推动镇村工业集中区的整治提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相城区出台了2022年“散乱污”企业(作坊)淘汰整治工作方案。重点排查新增“散乱污”企业(作坊);对前期淘汰整治的“散乱污”企业(作坊)开展“回头看”;检查淘汰类“散乱污”是否存在反弹回潮现象,新进企业是否合法合规;对整治提升的“散乱污”企业(作坊),组织专家团进行验收评估;对现存镇、村级工业集中区的情况进行摸排,把安全、环境隐患突出的镇、村级工业集中区列入淘汰清理计划。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周国新表示,整治的终点不在于淘汰,而是腾出更多优势空间,全面发展科技型、成长型企业。目前,相城区正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通过逐年的“换血”“腾笼”,实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持续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