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水资源白皮书》发布
来源:南平市水利局 | 作者:南平市水利局 | 发布时间: 973天前 | 671 次浏览 | 分享到:

3月22日是第三十个“世界水日”,南平市举行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水资源白皮书发布会暨水产业发展论坛,隆重发布我国首部全方位解析环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上水资源、水环境、水产业特色的白皮书 -- 《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水资源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去年9月,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我国首批正式设立的五个国家公园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一个在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设立的国家公园,其主体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境内。

南平市委、市政府对国家公园高度重视、迅速反应,于2021年10月确立了以保护武夷山国家公园为核心,涵盖重点保护区、保护协调区和发展融合区的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为国家公园保护以及“国家公园-城-镇-村”融合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并委托我国水科学领域权威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开展针对性研究,运用科学方法挖掘区域水资源特色和相关发展优势。

《白皮书》编制过程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立足全球视野和生态视角,围绕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核心定位,兼顾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丰润之水(丰沛水资源)、洁净之水(优质水环境)、富民之水(绿色水产业)三个方面,开展多维度的科学研判和高站位的全面论述,系统阐释了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的水量和水质“7+7”独特优势,以及4类13项绿色水产业发展的美丽愿景。

《白皮书》在水资源方面明确,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降水丰沛,超过我国99.5%、全球95.0%的区域,且产流能力突出,水量水质稳定,其中源自国家公园的径流量高达13.9亿立方米,枯水年仍有11.9亿立方米,在全球10000多处国家公园中居领先地位,雨雾缭绕泽土润茶,为茶树生长和风味物质累积提供优质的条件,滋养了驰名中外的武夷岩茶。

在水环境方面,《白皮书》认定,区域空气质量和土壤条件有益,水流调蓄和净化能力突出,河流水质多项指标常年保持I类水平,且经实验室对超过800项指标化验分析发现,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偏硅酸以及钙、钾、镁、铁、锌、锰、锶等微量元素,未检出有害的有机物及挥发性有机物,具有“清活轻甘冽”的特性,是泡茶水的上上之选。

《白皮书》在水产业方面也进行分析,源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全球同纬度带最完整原生性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一泓好水,在瓶装水、原料水、特种水以及延伸产业链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价值。

发布会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浩院士对《白皮书》主要内容进行了权威发布,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朴建华等围绕茶水融合、微量元素营养与人体健康等作了主旨演讲。院士专家均认为,武夷山水资源不仅是天然洁净、万物共生的生态之水,也是宜居宜赏、极具潜力的富民之水。从自然地理角度来看,在东南丘陵气候背景和地质本底影响下,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水、土、气、岩、生等生态系统基础要素协同演化,造就了特有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科学内涵。从保护和传承角度来看,受益于近年来南平市相关部门强有力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武夷山自然生态的原真性和历史文化遗存得以传承,其自然与人文资源价值在中国乃至全球具有不可替代性。从发展优势来看,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水量稳定、水质独特,蕴藏着更为巨大的绿色发展潜力,“激荡武夷源头活水、推动南平共同富裕”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应有之举和必由之路。讲好武夷山水故事、做好南平“水+”文章大有可为。


作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王浩院士认为,《白皮书》的发布在推进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方面具有示范性和探索性,让更多人深入了解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的水资源优势,推进优质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助力南平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和提升武夷山国家公园对周边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溢出效应和带动能力,既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助推剂,也为南平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人民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锚定了新时代的发展新方位和增长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