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概况及治理现状
区域概况
高淳区位于南京市南端,苏皖交界处,由固城湖、石臼湖和长江支流水阳江所环抱,东部为丘陵地区,西部为平原圩区。高淳区属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过渡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9℃。高淳区下辖6个街道、2个镇,行政村134个,自然村944个(10户以上、近3年不拆迁村庄)。2019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5.0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2.97万人。
治理需求
高淳区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达到30%,东部东坝街道及桠溪街道位于太湖流域;西部砖墙镇、阳江镇、淳溪街道、古柏街道、漆桥街道及固城街道环固城湖分布,河流、沟渠纵横交错,且固城湖为区内唯一供水水源地。区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求高、需求大且迫切。
治理现状
高淳区10多年来通过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等,逐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2020年底前,高淳区已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自然村全覆盖,设施正常运行率维持在95%以上。全区参照《江苏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适宜技术及建设指南(2016版)》的规定,选取用水水量定额为80 L/(人·d),总排水量按照总用水量的75%估算,结合乡村人口22.97万人,规划需求日处理能力1.4万t。实际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907套,生态池86个,铺设污水管网1 845.5 km,接户数7.23万户,实际日处理废水能力达到1.5万t,已能够满足区内治理需求。
二、治理模式及工艺选择
处理设施出水排放标准按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 3462—2020),根据出水排向及设施规模等分级执行。处理工艺选择方面,高淳区综合考虑村庄自然地理因素、布局形态规模、基础设施条件、环境改善需求等,分别采用纳管处理、相对集中处理及分散处理模式。
1.纳管处理模式
(1)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
距离城镇污水管网近、接入城镇污水管网更为经济合理的村庄,主要采用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模式。
(2)接入邻村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距离邻村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较近,接入邻村污水管网更为经济合理,且拟建或已建设施规模满足要求的村庄,主要采用接入邻村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模式。
2.相对集中处理模式
对管网接户数大于50户或处于生态敏感区的村庄采用相对集中处理技术,其中,一般条件下采用生物滤池+人工湿地工艺,土地紧张或工期紧的采用一体化A/O工艺,出水水质要求严格的采用一体化MBR工艺。
(1) 生物滤池+人工湿地工艺
生物滤池+人工湿地工艺(图1)具有组合处理效果好、能耗低、运行成本省、剩余污泥量少、无噪声及集成化控制等优点。工艺包含格栅池+集水池+缺氧池+滴滤池+人工湿地。调节池内填料选用辫带式填料,堆积体积占调节池有效容积的30%。滴滤池结构整体分两层,每层均采用不同粒径规格的陶粒及卵石分层铺设。滴滤池出水回流至缺氧池前端,回流比例3∶1,回流至缺氧池后端,回流比视运行情况调节。人工湿地陶粒、卵石及石膏分层铺设,水生植物主要选用菖蒲。生物滤池主要强化COD和NH3-N处理,而人工湿地能有效去除TSS、TP及TN。该工艺对TSS、COD及NH3-N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而对TN和TP的处理效率偏低。因此,需根据进水条件优化工艺运行参数,保持碳源供给与微生物脱氮除磷之间的平衡。
生物滤池+人工湿地工艺
(2)一体化A/O工艺
一体化A/O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耐冲击能力强、占地小、施工周期短、集成化程度高及易打造景观等优点。工艺包括厌氧+好氧一体化反应器污水依次经过厌氧段、好氧段,部分好氧污水回流至厌氧段,不需要额外增加碳源即可完成反硝化反应,能很好地去除TN和TP。且一体化设备多配备化学除磷装置及消毒装置,应对阶段性高负荷冲击能力强。
(3)一体化MBR工艺
一体化MBR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耐冲击负荷能力强、集成化程度高及施工周期短等优点,适用于水环境敏感、出水水质要求较高的村庄,运行成本相对较高。膜生物反应器(MBR)是将传统活性污泥法与膜分离技术结合的一种处理技术。膜具有截留提高活性污泥浓度、高效截留悬浮物的作用,对悬浮物去除效果好。
3.分散处理模式
对管网接户数小于50户的或处于非生态敏感区村庄采用分散处理技术,其中20~50户的采用生态池工艺,1~20户的采用净化槽工艺。
(1)生态池工艺
生态池工艺(图2)具有投资及占地小、能耗低、运行成本省、维护简便等优点。工艺采用调节池+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调节池内填料选用辫带式填料,堆积体积占调节池有效容积的30%。工艺含气提泵一台,起到污水提升及人工湿地曝气作用。人工湿地根据实际处理能力将出水按一定比例回流至调节池循环处理,确保出水水质达标。通过植物选择、补充曝气、污水回流等措施优化工艺或操作条件可以提高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率。
生态池工艺
(2)净化槽工艺
净化槽工艺具有技术成熟、建设成本低、占地小、施工周期短、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工艺为利用微生物对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并通过结构设计对生物处理进行人工强化。槽体外壳和内部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内部无需要检修的动力部件,运行寿命超过30年,污染物去除率可以稳定在80%以上。
三、建管模式与监督保障
1.建管模式
(1)3.1.1“BOT模式”实现建管一体
初期为解决建设管理质量及引入专业第三方运维而推行的“EPC+委托运营模式”,后期为全面提升建管质量而采用的“BOT模式”。“BOT模式”中第三方合作单位负责建设项目出资、建设全过程管理和实施,以及建成设施专业运维。创新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建设,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也通过建管一体提升建设及运维质量。
(2)“五位一体”及“多规合一”
一是“五位一体”。高淳区在治理工作上坚持政府主导、属地为主的原则,建立区政府为统筹主体、镇政府为责任主体、村级组织为实施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运维管理体系。区委、区政府对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区生态环境局牵头组织各镇街实施建设工作,区水务局负责监督考核工作。二是“多规合一”。结合村庄布点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力求规划一张图,将实施内容进行整合后再分解,合理安排建设时序,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四好农村路建设”等建设项目相结合,在减少无效重复工作的同时,也保证了项目建设质量及美观度,实现因村制宜、降本增效。
2.监督保障
(1)设施季度考核及“效能亮榜”专项行动
高淳区出台《高淳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行管理暂行办法》《高淳区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工作考核评分标准》等考核管理办法。委托第三方对所有运行设施每季度进行一次运行情况及出水水质情况考核,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并要求各相关单位限时整改到位。同时,通过“效能亮榜”专项行动,用“红旗”“红黄灯”每月公示,并作为各镇街年度各项考核评分依据之一,充分激发工作积极性。
(2)专项资金保障
明确设施运维资金统一由镇街列专项资金支付,其中,运维单位进场后支付合同价的50%用于日常运维工作,其余50%根据设施每季度考核结果分季度按比例支付,激发运维单位内动力。
四、建设运维情况及治理效果
1.建设运维情况
建设方面采用“BOT模式”后,各参建单位的管理水平及责任意识明显加强,建设质量明显提升。规划科学性及实施坚决性明显增强,新建设施配套管网的入户率明显提升,基本在90%以上。在设施运维方面,全区8个镇街均实行专业化运维机制,组织专业运维人员进行日常运行维护。聘请第三方考核和水质检测机构,每季度对全区已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行管理进行现场考核,对设施出水水质进行检测,设施运行率、出水水质合格率较以前有了显著提高。
2.治理效果
以高淳区2020年度的设施出水水质达标情况为例,出水达标率分别为一季度95.2%,二季度98.6%,三季度96.8%,四季度98.6%。设施出水达标率维持在在95%以上,且出水水质检测结果平均值远低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 3462—2020)中一级A标准限制,处理效果良好,有效维护了周边水环境,详见表1。高淳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