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市场热度居高不下 水处理后市场抢什么机会?
来源:环保在线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1196天前 | 778 次浏览 | 分享到:

  业内预估,“十四五”时期我国仅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市场空间就将达到800亿左右,农村污水处理市场空间则有望在15年内踩点2000亿。就项目投资来看,今年就将突破万亿。


  水务市场,热度似乎一直都居高不下。


  2021年8月3日,佛山市南海区官山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4个标段中标结果公示,这个投资总额合计48亿元的大标自公告起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24亿的阳新长江大保护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近15亿的晋城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超10亿的海阳市乡村污水治理PPP项目、25.8亿的珠海市城区污水治理综合整治提升工程项目(二期)、16亿的监利市长江大保护环境治理项目(一期)......


  然而,这也不过是冰山一角。


  从纯末端污染治理,到综合治理、流域治理,我国“治水”的思路在改变,方法也在改变。与此同时,我国对水环境质量的重视一如既往,随着市场需求的全面爆发,行业发展与治水能力的提升称得上并驾齐驱。


  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间,我国水务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截至“十三五”末城镇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95%以上。而正是因为供水需求基本饱和,污水处理基建至“十三五”目标圆满完成也整体匹配上了污水产生量,关于“存量机会骤减、增量机会难寻”的话题随之上了热议榜。


  水处理市场还有机会吗?


  业内人士听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或许会是“你不该问有没有机会,而是应该问机会在哪里”,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时代的发展总是伴随机遇和风口的,不抢“建设”了,可以抢“运营”;存量市场不够了,新增市场份额何尝不是重新“排位”的良机。


  《“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虽然可见的大幅下调新增污水处理产能目标,但“再生水”、“污泥处置”、“黄河流域”、“污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运维管护”、“信息系统建设”这些关键词无不指引着后市走向。


  专家普遍认为,水处理行业“先手棋”仍有子可落,尤其是北方地区,“高地”属性早有端倪。


  雄安新区圈定之时,借着白洋淀水环境治理之机,本地水处理环企加速业务辐射,其他环企则跨地布局,北方水处理市场热度走向了一个高峰。不过数年,当人们对于“长江大保护”带起的一波高歌猛进的节奏惊叹不已的时候,黄河保护法草案的面世不亚于直接预定了下一个市场增长点。


  备受关注的城发环境拟“蛇吞”启迪环境,并更名“黄河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的交易也是让业界直言“南有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北也要出一个‘黄河环境’了吗”。抢抓机遇,这就开始动手了?


  不过换个角度看,南北方市场发展确实由于各方面条件差异存在一些不平衡,增量市场空间和潜力也有“北上”趋势。市场主体对此的敏锐度一向不弱,多少能够窥出一些端倪,那么后续的关键就在于终端需求与技术设备之间的匹配了。


  不论是南北方水处理条件的差异,城镇乡村水处理需求的异同,或是不同工况下的对症选择,以及“管家式”的环境服务,智慧化和信息化提档升级的管控要求,仍是对整个行业发展的巨大考验。


  为此,以技术瓶颈攻克为核心的创新,以品牌影响力升级为核心的管理,以差异化谋求增量空间为核心的发展,都是开启“十四五”新征程,行稳致远的“自强”攻略。强者恒强,由岁月见证成长。